当前位置:首页 >>侨界人物

侨这三十年·华侨华人与日照|李修庆:从民办教师到国际农业和遗传学专家

发布时间:2019-12-17 12:07:18      点击: 32931

 

 

    日照日报社记者 蒋月阳

 

    【人物简介】

 


  李修庆,加拿大籍华人,莒县人,遗传学、生物工程学专家。
  1973—1977年在莒县任民办教师,1977年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1981年12月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87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以来,先后任加拿大农业部科研中心分子遗传研究员和实验室主持人、加拿大农业部分子遗传学研究员、加拿大农业部马铃薯研究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和国家项目主持人,在加拿大、中国多所大学和研究单位兼任客座教授。

 

 

    1 书籍是我最好的伙伴


  我父母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母亲喜欢背诵多首唐诗。我现在熟记的一些诗词都是母亲教的。母亲认为文字是圣贤发明的,书籍记录着圣贤的教诲,因而对书籍十分爱护,受母亲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母亲做饭时,经常让我帮着烧火,为了不耽误时间,我常常带着书本,一边拉风箱一边看,干活和学习两不误。
  遇到好的书,担心记不住,为了尽量记得多一些,我就一遍遍地看。即便是今天,我还能将《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道德经》《宇宙发展史概论》等书籍的部分章节背诵出来。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也为了节省煤油灯的油,当时的《水浒传》我主要是在月光下看的。我很享受在书海中徜徉的愉悦。

 

    2 民办教师的岁月


  1973年,我高中毕业,被峤山联中相中,十几岁就成为峤山联中的民办教师,大约两年后提升为莒县第五中学的民办教师,教物理、化学和农业基础课。
  理化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要使学生更生动更形象地弄懂原理,就需要利用教具和实验加强直观印象。但当时,乡村学校没有教具和实验室,为了让孩子能够“看”到自己学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就开始自己制作教具,我用消炎药瓶代替试管,用梧桐叶柄和蓖麻叶柄代替导管,用眼药水瓶代替滴管……直到现在我都能清晰记得,当时前后一共制作了100多件教具,它们虽然“土”,但演示效果却很好,学生们很喜欢。
  渐渐地,我又开始不满足只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于是,我带领学生们开荒造地,在原来的山岭荒坡上建立了一片农业实验园地,结合农基课教学,进行地瓜有性杂交育种、大豆嫁接、生物防治等各种实验。
  我很快适应了“教师”的角色。几年后,在我刚满21岁时,被评选为临沂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应邀在临沂地区多个县作报告。

 

 

    3 沉迷于科学的世界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地瓜是日照山岭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70年代中期地瓜病虫害较多,尤其是烂根病严重,农民群众都很着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段时间,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甘薯土壤病菌主要通过种薯传播,如果用地瓜的青秧育苗,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地瓜种,培育出来的秧苗也更加健壮、高产、病虫害少,只是不知地瓜秧在莒县气候条件下能否越冬育苗。虽然很难,但我却下定了决心要做这项实验,也向学校表达了我的想法。
  幸运的是,学校很支持了我的这个想法。于是,我和学生硬是剪了3000多棵莒薯二号地瓜秧,并分别种在了两个苗床里,就像观察呵护孩子一样天天认真管理:早上敞,晚上盖,通风换气,合理施肥浇水,对苗色、苗高、叶数等都作了详细记录。在经历冬春两季5个月的时间里,我守候和管理着苗床,最终,育苗顺利成功。
  地瓜越冬育苗的成功激励了我,紧接着,我主动向莒县农科所和山东省农科院的老师请教,我进行了地瓜有性杂交育种,培育抗病能力强而且品质好的地瓜品种。我用抗烂根病的地瓜品种“南京92”与品质好的“济南红”“南瑞苕”等品种杂交育种。为了诱导地瓜开花,我将地瓜嫁接到牵牛花和月光花上,做8小时的短日照处理。没有暗室,我就用糊了报纸的苹果筐代替,每天上午8点半拿开,下午4点半再盖上。坚持了几个月后,地瓜开花了。为了摸索开花规律,我又整夜守在地瓜旁,每10分钟量一次花朵的变化,每20分钟观察一次花药、花粉的发育。
  在任教的几年中,我进行了多项农业科学实验,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被公社和莒县评为“科学实验标兵”。

 

    4 国外留学的日子


  1977年,我参加了“文革”后第一届高考,并顺利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系领导当时专门创造条件支持我在课余进行科研。遗传学家丁巨波先生亲自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丁先生和系领导计划保送我去复旦大学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处读研究生,但由于我大学毕业前的1981年,国家教委招考出国留学生,我又一次在大考中成功,取得赴法国留学资格,从而改为出国留学。
  1983年,我在法国南巴黎大学生物学院获得了植物改良和发育学硕士学位,并开始攻读南巴黎大学第三阶段博士,后因成绩优异跳过第三阶段博士改为直接攻读法国国家博士。1987年1月,我开始担任法国国立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副研究员,并于同年6月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极难获得,只有少数中国留学生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5 身在海外,心系家乡


  令我比较欣慰的是多年来努力为促进中法、中加的友好和合作做了一些工作。留法期间,我担任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第一届和第二届理事长,和同学们一起创办《法国农业通讯》,帮助新留学生,和协助访法的代表团寻找合适的合作。
  在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简称农业部)任研究员以来,组织和主持过有加拿大农业部、加拿大检疫局和中国质检局重要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中加进出口检疫技术统一化会议,曾任加拿大与中国马铃薯合作的联系人,组织和主持过中加马铃薯合作会议,通过指导留学生为国内培养了多名年轻教授和博士,是加拿大农业部培养中国留学生最多的研究员之一。
  多年来,我也一直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利于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北大教书时为莒县发展绿芦笋栽培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莒县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出口基地县之一,祖祖辈辈没有见过的东西,如今成了致富的法宝。

 

    6 所有的成绩都代表过去


  这些年来,我长期担任数个学术刊物的编辑,已经主持了9届国际植物和动物基因组大会的体细胞分会,3届基因组特征和染色体功能分会,1届体细胞基因组变异学和育种学分会,主持过国际基因节的DNA变异和修复会议、绿色食品生物科学会议和农产品加工会议,编著了关于基因和干细胞治疗和植物生物技术的《体细胞基因组操作》和遗传学研究的《体细胞基因组变异学》。
  我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植物线粒体基因突变能引起细胞质雄性不育,从而发现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是线粒体基因;首次发现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的共进化;第一次提出线粒体亚基因组分子间比例变化产生雄性不育;第一次发现线粒体基因随细胞功能需要而有高度选择的表达;第一次发现体细胞DNA扩增在植物性生殖世代间不稳定;第一次发现植物(油菜)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的核恢复基因可以是同一个基因的不同形态(等位基因);发表了植物基因工程最常用的农杆菌体系;发现了不同繁殖方式能引起植物体细胞基因组的不同变异。
  同时,我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人的蛋白质互作网络中,信号发送蛋白和信号接收蛋白之间的系统性差别、鉴定出了人的细胞里在蛋白质互作网络水平上最关键的两条信号传导途径和最重要的11个蛋白质。这11个重要蛋白质中任何一个不工作或过分活跃都可能引起癌症或严重的疾病。这11种蛋白是研究抗癌和治疗多种疾病的靶向药物靶点。
  我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在微生物、动物和植物进化过程中基因方向的规律性变化;首次发现一个蛋白质的活性区在进化成另一个活性区的过程中,其中间类型是有功能的;首次发现RNA的末端加工位点特征的进化规律。此发现对调控生物的基因活性和选择基因治疗靶点有应用意义。
  第一次提出基因组DNA世代周期学说;更新了遗传育种学中关于基因型、表现型、纯系、杂合系、基因等概念;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平行于孟德尔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体细胞遗传学理论,及提出了孟德尔遗传和获得性遗传的统一论。我教授的有些学生是中国遗传学会的常务理事和遗传育种学界的重要科学家。

 

 

    7 在科学长空翱翔


  1987年,我担任法国科学院科研中心分子遗传学副研究员,并被北京大学聘任为生物系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遗传学,和主持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在北大,我荣获了国家教委和霍英东基金的生物工程奖及国家科委的表彰。1997年以来,任加拿大农业部分子遗传学研究员、加拿大农业部马铃薯研究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和国家项目主持人,并在加拿大和中国多所大学及研究单位兼任客座教授或科学顾问,多次主持国际会议,还在《美国科学报》和《植物细胞》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被广泛引用。
  从昔日的地瓜、大豆,到今日的土豆、油菜和牧草的遗传育种、人的基因功能、食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等,我所关注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方向,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前,加拿大农业部马铃薯中心主任在评价我在体细胞遗传、马铃薯DNA图谱、品种鉴定和资源管理方面的贡献时就曾说:“您的科研,既有遗传理论的突破,又解决了农业实际问题。”
  我觉得,做科学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情,因为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就像是无字天书一样,它不直接告诉你,你只能从表面看本质,对数据分析有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但是,增加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是一件崇高的事业,当你取得成果的时候,那种喜悦与甜蜜却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所以,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将终生探索。

 

  (注:本文是根据临沂地区和莒县政府上世纪70年代对李修庆事迹的介绍及李教授近年回故乡探亲时的谈话整理的。)

 

Copyright (c) 日照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198号  邮编:276826

联系电话:0633-8781445  邮箱:rizhao_ql@tom.com 鲁ICP备14019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