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侨界人物

刘家义今天会见丁肇中!关于丁教授的家国情怀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18-7-27 18:25:45      点击: 37738

    7月14日下午,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济南会见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博士。

    刘家义对丁肇中博士回到家乡,为第一期山东干部讲堂授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丁肇中博士的渊博学识和家国情怀令人感佩,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榜样,我们对丁博士为家乡发展作出的贡献铭记于心。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是资源大省、文化大省、教育大省,拥有创新的文化基因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希望丁博士常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把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山东继续发扬光大,帮助我们把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搞得更好。

    丁肇中对家乡的赞誉和邀请表示感谢。他说,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研究最大的动力。做研究,一定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没有做到的。我的家乡在山东,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与山东大学等有密切的交流合作,希望今后能以各种方式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
    省领导王清宪、邢善萍、程林参加会见。

关于丁肇中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亲人和国家深深的眷恋和关怀,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是植根于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对于海外游子来说,这样的家国情怀,更是烙入了灵魂深处。“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眷恋故土、牵挂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血脉中抹不去的情怀,丁肇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情怀”的海外华人科学家。

丁肇中先生亲笔签名的照片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一、家国情怀的家风传承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涛雒。涛雒丁氏为日照望族之首,丁肇中先生属丁氏老四支长房三支之二之十六世。

    丁氏在日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丁氏先人丁顺定居日照,以耕读为业。明崇祯年间,丁氏四世祖丁允元考中进士,自此至清末的300年间,丁氏家族逐渐发展成著名的世家大族,有学者云:“一镇一族,仅清朝267年,即出了49名举人、14名进士,一个同盟会创始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遍观海内,惟涛雒丁家”。

《丁麟年会试硃卷》。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近代以来,涛雒丁氏家族成员纷纷投身于救亡大潮,有为民请命的贤达,有“公车上书”的维新志士,有民主革命的先驱,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士,有经济建设的栋梁,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等。丁氏家族之所以成为名门望族,丁氏后人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这与丁氏家训一以贯之的传承以及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诗书济世,忠厚传家”是四世祖丁允元定下的家训。忠厚是传家之计、立身处世之根本;诗书不仅为求功名利禄,而是要心存家国之念,怀有责任担当。丁氏自丁允元考中进士后,“举子业”逐渐成为丁氏家族的“先业”,以丁允元为例,因他“教有义方,诸子有登科第跻显宦者”,其9个儿子中有 2名进士,1名举人。另外家族中有许多担任过州县学教谕、训导的官员,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帮助族中子弟更好地读书。

丁肇中祖居。图片来源于网络

    丁氏家族虽以科举起家,却不一味皓首穷经,而是主张经世致用,与现实相结合。如丁守存以科举出身,但善于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清史稿》称其“通天文、历算、风角、壬遁之术,善制器”,先后监造有地雷、火机、石雷等器,著有《造化究原》、《新火器说》等书,其研制的由金属火箭筒构成的近代大火箭,是中国研制近代火箭之始,被后人尊称为“中国近代火箭之父”。而从事物理基础实验工作的丁肇中,因发现了构成物质的第四种粒子“J粒子”,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的科学成就创造了日照涛雒丁氏在文化科学领域的最高峰。

    丁肇中的成长与成才除了家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更离不开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

    丁肇中的祖父丁履巽,是一位热心在乡间办学的开明绅士,早年肄业于复旦大学,虽然37岁就因病早早去世,但在丁肇中的心中仍怀有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与尊重,他曾为祖父亲拟碑文:怀念我的祖父,一位鼓励家人为世界做贡献的人。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偏居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小镇上,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百姓,却依然鼓励家人子女不要限于一己之利,而是要心怀天下,为世界做贡献,其小家大爱的情怀已然融入到了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

    其父丁观海,是一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爱国人士,早年受共产党人的影响,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五位成员之一,随后又在山东大学学习中文,上海交大和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1925年8月,在济南成立的党的外围组织——日照少年学会主要成员合影,其中左二为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

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在丁肇中的成长中,父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格物致知的科学探知,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丁肇中在《怀念》一文中写到“父亲对我的最大影响是:在我少年时代就引导我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们的工作和成就,对我所做的一切总是给予很大的支持,因而,应该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如果说在父亲引导下丁肇中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而母亲则在丁肇中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并培育其茁壮成长。

    丁肇中的外祖父王以成早年追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牺牲。为纪念父亲,王隽英为三个孩子取名丁肇中、丁肇华、丁肇民,为教其永远记住并报效自己的祖国。1960年,王隽英因病逝世,临终给丁肇中留下遗嘱“爱祖国,爱科学,双爱双荣”。丁肇中经常说:“在我的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母亲。”在以后的岁月里,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母亲的遗言。

丁肇中10岁时,与父母弟妹在照相馆中合影。
图片来源于周金品著《科技大师人生系列——丁肇中》

    在《八修〈日照丁氏家乘〉倡议书》中说:“凡我日照丁氏族人,无论在大陆、台湾或海外,都曾为家乡为祖国做出过卓越贡献,目前正在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之下,同心同德,尽心尽力,贡献各自的力量。”由此可见,涛雒丁氏的家国情怀是一脉相承的,爱家与爱国是一致的,爱家为起点,爱国为最终归宿。而对丁肇中来说,爱国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二、家国情怀的行为表达
    有句话叫:科学无国界。丁肇中用自己对中国诚挚的爱,还写下了另一句话:科学家有祖国!丁肇中,很看重自己是炎黄子孙,在他的科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中国元素。

    (一)第一位用中文发表演说的诺贝尔获奖者
    1976 年,在去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前,丁肇中向瑞典皇家科学院写信说,先用中文发表演讲,再用英文复述,那时中美关系很不好,美国驻瑞典大使几次找到他,让他放弃,丁肇中回答道:“这不是你的事情,你管不着!”1976 年 12 月 10 日下午,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内,丁肇中用流利的中文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讲演。这是自1901年以来,在近500多位获奖者中,第一次有人用汉语在这里发表获奖演说,“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这篇演讲虽然只有短短的200多字,但是铿锵有力,话短情长,饱含了他对人生、对科学的真知灼见,也倾注了他对中华民族、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1976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丁肇中(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丁肇中在谈到这件事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所以我在获诺贝尔奖演讲时,就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发言。他们说欢迎,但问我谁做翻译?我说我自己做翻译。这话见报后,当时那位美国驻瑞典大使就来找我,他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我很反感,我说这你管不着,我愿意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

1976年,丁肇中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中文致辞手稿复印件。丁肇中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说:“诺贝尔奖一百年了,从来没有人用中文演说,所以我要用中文做一个报告。”丁肇中是第一位用中文演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档案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其实,他这样做是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对他的演讲能够听得懂,由此“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这对他和他的祖国来说,既是一份荣誉,更彰显了一份责任担当。

    (二)关心祖国科学发展,热心培养高能物理人才
    因出生在美国,丁肇中的国籍为美国籍,但他深深知道真正的家在中国,并一直关注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从1975年开始,他不辞辛劳,远涉重洋,多次来大陆从事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介绍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合作,40年来从未间断。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二年,1977年的夏天,丁肇中回到祖国,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图片来源网络

    邓小平对丁肇中说,中国发展高能物理急需培养一批实验人才,希望派中国科学家参加丁肇中的实验组。丁肇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双方最后商定中国每年派10人参加他在德国汉堡的马克•杰实验组,这也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开展大型科学合作。在丁肇中的具体指导下,1988年10月,一座大型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北京西北郊建成,随后“丁训班”成立,每年都有中国物理人才到欧洲接受训练。据统计,丁肇中前后已经为中国培养近千名实验物理人才。

    在目前丁肇中主持的AMS(阿尔法磁谱仪)计划中,中国多所高校的科学家也参与其中。在AMS-01号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承担了核心部件——永磁体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而正在研制中的AMS-02号,要将它的主体永磁铁更换为超导磁铁,中国科学家继续参与一部分工作。在AMS—02项目中,除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是第一所加盟的中国院校,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也加入进来,2004年又新添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两所院校。确保探测器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的热控制系统被丁肇中称为“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中山大学承担。

    丁肇中说:“四千年以来中国在人类自然发展史上有过很多重要贡献,今后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时间内,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中国的青年一代了解世界组先进的科学是什么,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科研工作”,他热切希望中国年轻一代能迅速成长,出现一批真正的科学巨人。

    (三)为家乡代言,助力家乡发展
    作为一名日照人,丁肇中为家乡的发展更是不遗余力。
    2004年7月,中央电视台组织魅力城市评选活动,要求各参评城市聘请一位知名人士担当魅力城市推荐人。经过日照市长于建成的邀请,丁肇中欣然应诺。

    “我从小就听我的父亲和姑姑们讲日照怎么怎么好,最近我去过日照一次。我觉得它是我所去过的城市里,一个非常非常美丽的城市。”

    “我去过许多城市,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当然还有美国的加州、佛罗里达等地方,我觉得和日照的海滩最相近的就是夏威夷。第一次去夏威夷是和我父亲在1975年去的,他说这个地方的沙滩和日照是一样的。我到日照后果然发现,沙滩、水和夏威夷非常接近,甚至比夏威夷的沙滩还要好。尤其是它的空气非常新鲜。”

    “日照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所谓的东夷文化。在日照的莒县有很多的博物馆,对我个人来说非常有趣。它有很悠久的历史,同时呢,也保存得很完整。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还有,人不是那么匆匆忙忙的,给人一种很悠闲的感觉。日照市作为休闲的地方,绝对不亚于欧洲、美国最好的地方……”

    丁肇中头一回在媒体上心甘情愿讲了那么多话,而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不为名利的他,为支持家乡的教育发展,先后担任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的名誉院(校)长;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的他,每每回到故乡,活动日程却是安排的满满当当,比如亲自为丁肇中实验中学剪彩,为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丁肇中语境实验楼”揭牌,出席“丁肇中奖学金”命名仪式,为获奖学生颁奖等等;很少做公开演讲的他,往往会在这些场合,结合他的工作、人生经历,谈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鼓励青年一代积极探索实验,给青年学生以信心。

丁肇中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师生们做演讲(2002年6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闻日照要建科技馆,丁肇中先生不仅亲自参加科技馆的开工奠基仪式,并且把全球唯一一个全尺寸“黑洞上的磁谱仪”模型赠送给科技馆,同时他领导开展的“测量电子半径实验”“发现J粒子实验”等著名实验也将在实验展厅展示。他的大量科学报告资料也将保存在科技馆,该馆将成为全球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收藏丁肇中教授科研成果资料的科技馆,而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年轻的日照人了解科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做科学,以及科学对以后社会的发展意义,慢慢把日照变成一个先进的科学城市”,他要给家乡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丁肇中现场了解指导日照市科技馆建设规划(2017年7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家国情怀的追寻传递
    虽然常年身居海外,丁肇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丁氏家族的一份子。正是在他的帮助之下,1983年,旅居台湾的日照丁氏族人,才得以将192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的《日照丁氏家乘》七修本运往海外翻印,从而为第八次撰修家谱奠定了基础。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这是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第三次回故乡寻根时,与夫人苏姗、儿子克里斯托弗,在故居留言簿上的留言。这八个字,充分表现了这位海外赤子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故乡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丁肇中很小的时候,因为战乱随父母就离开了故乡,一走就是47年。所以,故乡日照是丁肇中一直魂牵梦萦的地方。自1985年始,他已先后七次回故乡寻根。每次回家,他都要到涛雒祖居看看,和乡亲们说说话,在祖坟前献上一束花,感受家乡的新变化,因为他的根在这儿。

丁肇中和涛雒的父老乡亲在一起(2002年6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不仅自己回来,他还要把他的女儿、儿子、孙子、孙女一起带回来,目的是让他们看看家乡的面貌,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寻找先辈们生活的踪迹,感受家乡浓浓的乡情,把故乡的根深深地扎在他们的心里,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第三次回故乡日照。这次,他偕夫人苏珊和19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丁一起同行,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丁肇中牵着夫人苏姗的手,凝视着儿子,缓缓地用英语说:“Your root is here(你的根在这儿)。”

    2012年7月14日,丁肇中第四次回故乡日照。除了他的夫人和儿子一起同行外,还带上了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

在祖居西学堂,丁肇中把家人一个一个安排在小板凳上,让记者为他们拍照,一阵快门声响过,丁肇中风趣地说“这张照片一定给我们,我们毕业了”(2012年7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来源!”丁肇中说,“他们对中国的血统并不了解,因为在美国没有办法展现,所以要带他们回家。”在丁肇中心里,他渴望孩子们和他一样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故国家乡!站在祖居的第一道“五宅”大门前,他没有着急推门回家,而是示意夫人站在自己的身边,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站在自己的身后。“欢迎回家”,丁肇中郑重地对家人说,俨然一位主人在迎接多年未见的儿女。

丁肇中回到涛雒祖居(2005年6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用英语跟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说:“看见那个走路的小孩了吗?我当年跟他一样,可是我那时的生活就比这些日照小孩难多了。”通过这些微小细节,尽可能多地让后辈去感受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让孩子们拥有更多地关于故乡的记忆。

    站在丁氏祖居种德堂前,丁肇中指着铜板上的中英文介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慢慢地“点”给家人看,夫人看完,是女儿、女婿,还有外孙女、外孙……

    掀开旧时的粮仓,摸摸儿时的衣柜,坐坐祖父母的床,听听“知了”的叫声,丁肇中寻遍家里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不厌其烦地向家人解释这些角角落落,让他们也摸一摸,坐一坐,用心去感受那些旧日时光。耄耋之年的丁肇中仿佛要把儿时的每一段记忆都复制并根植在家人的心中,让第三代人牢牢记住:这里才是你们的根源。

在祖居内,丁肇中对过去用过的老物品,都要摸一摸,用心去感受那些旧日时光(2012年7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丁肇中的心里,始终有一份执念,叫家国情怀。对于丁肇中来说,家国情怀不仅是割不断的血脉亲情,也是一种家族归属感和荣耀感,更是一种小家大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要把它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丁肇中(2017年7月)。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来源:大众日报 日照档案

Copyright (c) 日照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198号  邮编:276826

联系电话:0633-8781445  邮箱:rizhao_ql@tom.com 鲁ICP备14019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