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侨界人物

辛兴芬 用大爱编织人生——记莒县政协委员、莒县福利服装厂厂长

发布时间:2016/11/15 11:12:58      来源:大众网2016专题汇总 点赞感动你的政协委员故事  点击: 44547

    她,是一家年加工能力50余万件的服装企业负责人,却如邻家大娘般的朴实,浑身上下找不出半点老板色彩;她,二十年如一日,与200多名残疾人朝夕相处,甘当他们生活上的支撑者、心灵上的救赎者、思想上的引导者,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大姐、好妈妈。她,就是莒县政协常委、莒县福利服装厂厂长辛兴芬。
  辛兴芬,女,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八届、九届莒县政协常委,现任莒县福利服装厂厂长。二十年来,她凭着一颗博大的爱心和顽强的拚搏精神,硬是把一家濒临破产的服装厂,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知名诚信企业。在莒县,提起有爱心的创业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辛兴芬。普通的穿着、朴素的话语,是她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可当你走进莒县福利服装厂,看到现代化的厂房与办公楼时,你很难想象,她就是这家企业的当家人。正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平凡女人,用诚信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爱心感动着每一个人。
  竭心血经营企业
  莒县福利服装厂原是县水利局的一家下属企业。辛兴芬接手时,厂房破旧,机器设备老化,工资拖欠,人心涣散,全厂仅剩12名职工,其中残疾职工8名。1996年企业改制,局领导给她压担子,让她担任厂长。面对领导的信任和职工们期盼的眼神,虽然她知道这副担子有多重,但她更清楚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应该有这份责任,更应该有这份担当,于是她一咬牙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既然已接下这副担子,就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把这副重担挑起来。”面对自己的选择,她没有退路,只能暗下决心。于是,她带领着12名工人,用6台陈旧机器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没活干,她就上青岛、下烟台,四处寻市场、找客户。缺资金,她就跑银行、找亲戚,到处筹借资金,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职工发放工资。外出跑市场,她自带干粮,坐公交车,能省就省,有时赶不上车就在车站候车室对付一宿。
  献出一颗诚心,赢得一份信任。凭着满腔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从胶州揽来了第一份订单。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订单,她亲自把关每个加工环节,亲自检验每一件产品,确保生产质量;为保证按期交货,她废寝忘食,亲自带领职工加班加点。当客户看到在如此简陋的工作条件下,却保质保量提前完成订单任务时,被她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当即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随后给工厂送来了20台先进机器。
  “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信誉就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多年来与客户合作中,她一直坚守着这一信念,实践着这一信念。2003年9月份,省交通进出口公司有15000件的服装加工出口生意,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在考察了十几家加工企业后,最终决定把这批活交给莒县福利服装厂,理由只有一个:这儿信得过!正因这种不折不扣的坚持,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敬佩,新老客户的各类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就连皮尔·卡丹、背靠背、HM等这些世界品牌服装企业,都将大量的订单放给了她。
  风风雨雨二十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莒县福利服装厂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目前,该厂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其中厂房5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1800平方米,机器设备300余台(件),工人近300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多次被评为“诚信企业”、“AAA企业”等荣誉称号。
  以亲情呵护职工
  她,是一个全身充满爱的女人。几十年来,她用大爱诠释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儿媳、好媳妇、好母亲、好婆婆;在工厂里,她是一个好领导、好朋友、好大姐、好“妈妈”。
  莒县福利服装厂是一家以残疾职工为主的企业,目前安置残疾人196名。走进福利服装厂的车间,你会看到一幅独特的景象:独臂的工人被安置在裁床前,两人一组配合扯布,一只手臂应付自如;腿疾工人被安排在坐着工作的裁缝组,手法娴熟胜似常人;聋哑工人被安排在熨烫组,丝毫看不出与正常人的差异......“在这里,各种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被恰如其分的安置在相应的岗位,扬长避短得到了真实的体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幸福和快乐,从心理上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辛兴芬说,这是她眼中最美丽的画面。
  辛兴芬的心里时刻装着每一个职工,用爱温暖着每一名职工特别是残疾职工的心。工作中,她和工人打成一片,总是不知疲倦的穿梭在车间的每个角落,耐心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并微笑着频频向身患残疾的职工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以鼓励和温暖。工作之余,她经常同职工谈心,了解他们都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困难,对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她象对待亲人一样关心照顾着每一名残疾职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一日三餐和职工宿舍免费提供,使他们和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创造财富。
  为解除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她为残疾职工办理了各项社会保险,每年100余万元的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她还非常关心残疾职工的婚姻家庭生活,千方百计为适龄残疾职工牵线搭桥。目前,已有49对残疾职工在她的撮合下建立了幸福家庭,绝大部分都是厂里的双职工,40多个家庭都生下了健康的宝宝。这里就是他们最温暖的家。
  厂里的小鲍,是一幼儿麻痹症患者,行走艰难,如厕不易,“辛妈妈”就为她另安排了如厕的地方,并且只要不出差在外,就天天代为打她扫收拾。小鲍逢人就说:“辛妈妈,真比俺娘拿俺还好!”
  职工王安刚、吴起东因车祸骨折做手术,家人不在本地,她就在医院打地铺陪床,一陪就是一个多月。每年为生病住院的残疾职工无偿支付医药费至少20余万元;带残疾工人回自己家里洗澡;安排生活不便的残疾工人住在家里,亲自给他们打扫房间,收拾床铺;把自己家里的被褥、蚊帐、衣服送给家庭困难的职工;那些残疾女孩,她甚至教她们如何处理个人卫生……
  从工作上关心到生活上照顾,真正称得上无微不至。在这里,工人们有人称她“辛大姐”,有人叫她“辛妈妈”,孩子们亲切的喊她“辛奶奶”。他们说,这里比家都好。
  用真情回报社会
  “一个人,要首先抛开自己,多想一下别人和集体。”是辛兴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充满爱心的辛兴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着这么一句话:“尚德修行,不断创造财富;扶危济困,真心回报社会。”这是她的座右铭。自成为县政协委员那天起,辛兴芬就深知自己的职责。她觉得,作为政协委员不能把自己仅仅当做一名普通的企业经营者,还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她全心全意的履行着政协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县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协商座谈 等各项活动,认真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献计出力。她自担任县政协委员以来,共提交提案16件,反映社情民信息20余条。另一方面,她主动关心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养活一名残疾人就相当于救活了一个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到一技之长,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培训残疾人,并提供更多的岗位保证残疾人就业。近年来,该厂已免费为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开办了16期培训班,60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得到了培训,先后在本厂安置就业的有200余人。该厂先后被省、市、县三级残联命名为“优秀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在关心照顾好本厂残疾职工的同时,辛兴芬把目光投向了社会上更多的弱势群体。当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她率先联合4名政协委员主动与县政协联系捐款事宜,县政协以他们五人的名义向全县广大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引导委员踊跃捐款,共计捐款160万余元,为救济灾区民众贡献一己之力。此外,她还常年资助了10多名家庭贫困儿童,圆了他们的求学梦。得到她救助的孤寡老人、病灾户、老党员、孤儿等数都数不清。这些年来,她为扶贫和资助残疾人捐款捐物达100余万元。每当别人对她热心慈善事业而不计任何报酬投来异样目光时,她总是说:“企业的财富是社会给的,我们有责任来回报社会。”
  多年的倾情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各项荣誉也纷纷而至。她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省道德模范”、“全省最美家庭”、“全省双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感动日照十佳人物”、“日照市优秀共产党员”、“莒县政协帮扶共建优秀委员”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她在参加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14年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时,均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二十年如一日,辛兴芬用充满爱与正能量的光芒,呵护着家庭,经营着企业,无声的温暖着那些曾经残缺的“天空”,用朴素的爱勾勒着大家庭的温馨与欢笑。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辛兴芬,虽已不复当年的轻快敏捷,但她依然沿着爱的道路坚定的前行,用大爱编织着人生,矢志不移。(转自大众网)

Copyright (c) 日照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198号  邮编:276826

联系电话:0633-8781445  邮箱:rizhao_ql@tom.com 鲁ICP备14019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