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侨界人物

香港商报专访日照籍华人、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 百年名校 弦歌不辍

发布时间:2023-10-7 9:48:56      点击: 734



  金秋岭南,春华秋实。蓬勃湾区,大潮云涌。

  2023年是岭南大学建校135周年暨在香港复办56周年,学校辗转多地,锲而不舍,始终坚忍不拔、文脉赓续、英才辈出。今年9月,来自数据科学领域的世界顶级科学家秦泗钊教授正式就任岭南大学校长,他将为这所百年名校带来怎样的变化?时值秦校长履新之际,香港商报记者来到青山叠翠的屯门虎地,专访了秦泗钊校长。



人文荟萃 弦歌铮鸣


  岭南大学始自于1888年清光绪年间建立的广州格致书院,因时局动荡,学校数度迁徙。中间虽曾一度中断办校,但在岭南人锲而不舍的努力下,1967年在香港成功复校。这些曲折经历为岭南大学更增添了厚重气息,秦泗钊校长就在社交媒体发文感叹:“来岭大近两个月,越发感觉这是一所默默耕耘的优秀大学,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和厚积薄发的校风。”

  虽然是数据科学家,秦校长却对历史特别是岭南大学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细致的研究,他在专访一开场,就向本报记者详细讲述了岭大渊源久远的人文历史,对历史上的岭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回溯岭大百年风云,其间大家云集,星光璀璨。最为称道的是1948年陈序经校长任内,凭借其个人魅力,邀请来陈寅恪、王力、梁方仲、容庚等几位国宝级教授加盟岭大,其盛况可谓一时无两,奠定了岭南大学在中国文史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谈及著名的锺荣光校长、李应林校长等前辈岭大人,秦校长更是充满景仰之情。

  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岭南大学桃李天下,英才辈出。世界著名华人侨领、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于抗战期间入读岭南大学,毕业后成为中央社第一位女记者,并与抗日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成婚,后移居美国成为首位入职白宫的华裔,为中美友好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伍舜德、伍沾德两兄弟都曾在岭南大学接受教育。后为躲避战乱,两兄弟一起随岭南大学从广州迁到香港,完成学业后便留在香港发展。伍沾德先生说过,他人生中极有意义的三件事都与“岭南”有关:与他同甘共苦57载的妻子李玉珍是他岭南大学的同班同学;与数名岭南同学、好友创办美心集团;在中山大学内开办岭南(大学)学院。



守正创新 博雅教育


  作为一所百年大学,秦校长认为岭大的最大特色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模式非常独特,内地也有学校在践行,例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已经做了22年。博雅教育是融汇人文与科学的育人模式,特别最近10年,科技迅猛发展,人文和科技相互交融,使得我们对博雅教育的内涵又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人文教育也必须走向数字化,也就是‘数字人文’。同时,美国的纯教学型大学遇到困难,我们要做创新的研究型博雅大学,否则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是数字化时代博雅教育的两个新维度。汲取135年来的办学精神和传统,岭大今后要加强四个融合,第一是加强文理融合,第二是加强与数字化融合,第三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第四是加强与岭大历史的融合。”

  目前岭大的在校本科生约3000人,研究生约2400人,今后5年研究生数量可能会超过本科生。岭大正在建设一座枢纽大楼,用于教学科研与生活,下一步希望建设一所现代化的文理融合大楼,寓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广州是岭南大学发源地,岭大在广州有64年的辉煌历史。秦校长表示,希望有机会与大湾区合作办学,发展新兴学科,将博雅教育模式推广到更广阔的空间。“高校发展要有前瞻性,要看国家需要什么。内地不太缺一座科技大学,但博雅教育是世界几百年历史验证过的育人模式,我们期盼再次走上一个高峰。”


教育根本 立德树人


  大学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培养人才,如何评说一所大学教育实践成功与否?秦校长认为:“中国100多年来的高等教育实践,做得好不好,对社会贡献大小,不能用几年时间来衡量,要过几十年来看这些大学培养的人才的建树,能否在社会上顶天立地。所有成功的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人非常好。中国几百年来的教育都讲‘立德树人’,博雅教育就是强调先立德,然后是技能培养、因材施教,根据个人需求去培养技能,这是我们的特色,这在粤港澳大湾区也是非常需要的。”

  “现在内地的大学越来越强调创新,我的观点是大学要育人,这个人有创新性思维,不仅仅是说发明了什么技术,上市了什么公司,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我认为这是创新教育的引导方向,仅仅讲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是有困难的。在这一点上,岭大是经得起考验的。岭大100多年历史验证了前六十多年培养的人,还出了大师级的英才,这些人对中国包括香港的发展起到了栋梁作用。”

中美高教 特色差异


  秦校长祖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1987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开始在美国大学工作,2014年起先后在深圳与香港的高校执教,丰富的工作阅历令他对三地的教育体系和特色有着独到的认识和体会。



  “欧美大学在科研和教育方面有优势,香港大学在管理、教育、人才评定、学生培养方面比较接近西方体系,当然它也有中国文化、人文方面的教育,介于中西方之间。”

  “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不仅是说技术上,更主要是模式上。美国1865年结束南北战争,然后进行工业革命,快速崛起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但大部分都是技术型大学,力求快出人才。而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也是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20世纪初,美国大学意识到只培养专才是有问题的,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都开始做通识教育。中国近4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此有点类似。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缩短或者减少美国高教走过的弯路。很多科学家大师包括钱学森等人,他们的理念已经很清晰,就是不把艺术搞好,你的科学也搞不好,如果素养不够,你很难在一个学科里做到顶尖。”

  “我觉得教育本身是有规律的,如果只看10年、20年,中美教育系统差异非常大,自成体系和生态,但是把拉长到100年,就会发现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循环性,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对人的教育。”

自立自信 服务社会


  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发展,秦校长认为博雅教育鼓励学生在社会上自立自信,建立服务社会的意识。为此,岭大不断为学生创造回内地及到国外学习和交流机会,帮助认知多元社会。比如去美国,既要体验优越的大学环境,也要去较贫困的社区,住在当地人家里,全方位体验学习。岭大目前已与内地几十所大学有交换协议,同时也不断为交换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

  秦校长说:“当然,学生教育也不仅是大学的责任,大学教育就是4年,18岁以前的教育,尤其早期的家庭、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大学不仅要立德,教技能,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

  对于大学生就业,秦校长认为,香港大学生传统的就业方向比较清晰,比如金融、旅游、医疗、教育、政府公务员领域等。香港大学生在内地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内地发展需要懂国际化的人才,这是个很大的机会,例如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在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港深合作 更上层楼


  在港深双城工作生活多年,秦校长对这两座城市有着切身的感受。“港深合作早期主要是单方向的,由香港提供资源,包括人才、技术,甚至制造商,现在深圳各方面已然成型,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家,双方关系变成互补。原先主要是深圳向香港学习,现在深圳发展得比香港还大,人口、面积和GDP都高很多,香港的特点我觉得深圳学到了很多。”

  “港深双城如何优势互补,我觉得高等教育、人才合作是一条路。香港对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具有很大优势,深圳正在追赶,甚至有些地方做得比香港还好。”

  作为国际著名数据科学家,秦校长建言港深数据试行融通。“香港与国外数据相互使用比较简单,但内地数据到香港有严格管理。数据管理是双刃剑,涉及安全问题,但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看,国际上的OpenAI、微软等公司等训练出来的数据大模型是世界领先的龙头。中国的数据不在学习库里面,就无法训练出具有中国价值理念的大模型,使得交流融合就有问题。我们的文字、法律及各类文件等不在其中,就难要求AI给出符合我们价值体系的回答。”

  “数据安全问题很复杂,港深能否先行先试,为全国蹚出一条路。大致来讲,实现港深数据共融共享要考虑两件事:一是香港对外做一个防护墻,二是深圳对内做一个防护墻,这有点像40年前到深圳需要办理边防通行证。这个问题很大很重要,相信国家、大湾区会有办法解决,成为改革示范。”

香港引才 优势明显


  最近香港推出引才政策,秦校长认为,这些政策非常适合吸引海外人才。“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和基础,对人才具有独特的吸引力。香港的大学培养的是国际人才,岭大就有很多来自西方的学者,他们都很愿意在香港工作和学习。岭大最近又新引进很多美国人才。这些内地也非常需要,但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系统问题,国际人才除了个人就业,还有家庭安置、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和医疗问题,香港的优势不可替代。”

  当下香港正处由治及兴的阶段,秦校长认为,香港在各个方面都已重新找到定位,未来可能还会有调整,但不会是冲突式的调整。

  “中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与世界领先者相碰撞,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国际化竞争发生时,香港的作用是独特的。简单说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其国际化优势,二是要保护好这些优势。这个方面相信国家层面会有通盘考虑。”

  “现时的中美关系遇到一些问题,不过,民间交流的影响相对较小,普通的海外民众认为香港还是香港。近期港府提出要免费发放几万张国际机票,促进文旅发展,我觉得应该多发一些给国外大学教授,让他们带家属来香港看看,有时候家属对教授的影响更大。”

来源:香港商报

Copyright (c) 日照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198号  邮编:276826

联系电话:0633-8781445  邮箱:rizhao_ql@tom.com 鲁ICP备14019708号-1